之前小編寫過一篇文章,《有關「淬火深度」詳情介紹》,里面有分別說到了單介質淬火和雙介質淬火,這就是今天的主題,也就是單液淬火和雙液淬火。下面路橋紅日電子的小編就來說說這兩種淬火方法在應用上有什么不同,詳情如下:
一、單液淬火
單液淬火
單液淬火:將工件加熱后使用單一介質冷卻,常使用的有水和油兩種,其變、溫曲線如圖2中的曲線1。為防止工件過大的變形和開裂,工件不宜在介質中冷至室溫,可在200~300℃出水或油,在空氣中冷卻。單液淬火操作簡單易行,廣泛用于形狀簡單的工件。有時將工件加熱后,先在空氣中停留-段時間,再淬入淬火介質中,以減少淬冷過程中工件內部的溫差,降低工件變形與開裂的傾向,稱為預冷淬火。
雙液淬火
二、雙液淬火
雙液淬火:工件加熱后,先淬入水或其他冷卻能力強的介質中冷卻至400℃左右,迅速轉入油或其他冷卻能力較弱的介質中冷卻。
雙液淬火又稱為雙重淬火法,采用兩種淬火介質,適于處理淬透性較小、尺寸較大的工件。加熱奧氏體化的鋼件先在冷卻能力強的介質中冷至馬氏體轉變溫度以上,以便抑制過冷奧氏體分解,然后轉入冷卻緩慢的介質中,以便在馬氏體轉變時,減少內應力,防止変形開裂。從而克服單液淬火的西個缺點:水淬時,過冷奧氏體的弓氏休相変區處于水的沸騰期,冷卻速度變快,容易開裂; 油淬時,在過冷奧氏體分解溫區的冷卻速度又太慢,往往淬不硬。釆用水淬油冷雙液淬火, 可獲得接近理想冷卻情況的效果。
所謂“水淬油冷”法使用得相當普遍。先淬入冷卻能力強的介質,工件快速冷卻可避免鋼中奧氏體分解。低溫段轉入冷卻能力較弱的介質可有效減少工件的內應力,降低工件變形和開裂傾向。本工藝的關鍵是如何控制在水中停留的時間。根據經驗,按工件厚度計算在水中停留的時間,系數為O.2~O.3s/mm,碳素鋼取上限,合金鋼取下限。
雙液淬火這種工藝適用于碳素鋼制造的中型零件(直徑10~40mm)和低合金鋼制造的較大型零件。
總結,以上就是路橋紅日電子小編整理的有關《單液淬火與雙液淬火的應用區別》的全部內容,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對淬火的其他信息,請收藏本站及時關注本站更新。(www.dumefarm.com)